日就月將||為學者,必有初
本期學習《三字經》的第四部分,介紹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典籍四書、五經和諸子百家,以及讀書的順序。
凡訓蒙,須講究。詳訓詁①,明句讀②。
為學者,必有初。小學終,至四書③。
論語者,二十篇。群弟子,記善言。
孟子者,七篇止。講道德,說仁義。
作中庸,子思筆。中不偏,庸不易。
作大學,乃曾子。自修齊,至平治。
孝經通④,四書熟。如六經,始可讀。
詩書易,禮春秋。號六經,當講求。
有連山,有歸藏,有周易,三易詳。
有典謨,有訓誥,有誓命,書之奧⑤。
我周公,作周禮。著六官,存治體。
大小戴⑥,注禮記。述圣言,禮樂備。
曰國風,曰雅頌,號四詩⑦,當諷詠。
詩既亡,春秋⑧作。寓褒貶,別善惡。
三傳者,有公羊,有左氏,有谷梁。
經既明,方讀子⑨。撮其要,記其事。
五子⑩者,有荀楊,文中子,及老莊。
注釋:
①訓詁:用通行的白話解釋古文的詞義和字義,后世發展成一門專科學問,叫訓詁學
②句讀:是進入文言文體系的方式,俗稱斷句
③四書: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
④孝經通:讀書首先要讀《孝經》,這是按照“首孝悌,次見聞”的教學順序下來的。《孝經》是儒門十三部經典里面的第一部,共有十八章。古人求學,一定是先讀《孝經》,后讀四書
⑤書之奧:書經又稱《尚書》,尚有上的意思,書是文獻匯編,《尚書》也就是上古時代的文獻匯編,是我國第一部記言體歷史文獻匯編,其文辭古奧,分為典、謨、訓、誥、誓、命六種文體
典:是帝王受命之書,例如“堯典”與“舜典”
謨:謨者謀也,是臣子獻上的計策,如“大禹謨”
訓:是臣屬對君主的諫言,如“伊訓”
誥:是曉諭帝王的言辭,如“湯誥”
誓:指君主出征前的討敵檄文,如“甘誓”、“秦誓”等
命:是君王發布的命令
⑥大小戴:西漢學者戴德(大戴)和戴圣(小戴)叔侄二人。大戴刪定《禮記》八十五篇,小戴刪定禮記四十六篇,講述的都是孔子的言論。
⑦號四詩: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作品,是各諸侯國的民歌,所以稱為“國風”,如有衛風、鄭風、齊風等。雅是正樂之歌,包括諸侯覲見天子的大雅,以及諸侯宴請賓客的小雅。頌是宗廟祭祀的用的樂章,如有周頌、魯頌和商頌。國風、大雅、小雅和頌,稱為四詩
⑧春秋:《春秋》一書用字很少,只有一萬多字,為后世開創了一種文體,叫做“春秋筆法”。所謂“春秋筆法”就是用高簡的手筆、平淡的語言,用寥寥幾個字把歷史的結論表達出來。所以說“孔子作春秋,亂臣賊子懼”
⑨經既明,方讀子:前面說讀書的次序是先讀《孝經》再讀《四書》,《四書》通達了再讀六經。儒家的經典全部通曉以后,才能涉獵諸子百家的作品
⑩五子:荀子、揚雄、文中子王通、以及老子和莊子
|